作者: 浏览: 日期:2013-07-11
同志们:
很高兴参加这次会议。召开这个研讨会的目的是贯彻水利部办公厅144号文关于认证的通知精神,进一步通过节水灌溉和农村供水产品的认证,保证节水灌溉和农村供水工程的质量,促进农业节水和让农民用上清洁、干净的饮用水。现在有一种现象,就是出了问题就调研,调研完了就发文,文发了,好像这个事情就办完了,这是要不得的。我们发了文就要抓贯彻、抓落实,真正的解决生产、社会发展当中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推动我们工作进一步提高质量,具体到农村供水来讲,就是进一步为农民服好务。所以我觉得开这样的会,很有必要,应该给予支持。
刚才听了湖北省厅、河南省厅以及中国水利企业协会灌排分会、新华节水产品认证有限公司的发言,还有四家企业介绍情况。总体来讲,他们都讲的很好、很实在,体现了一种愿意为农村饮水工程做好服务的精神、态度。我很受教育,也很受启发。下面我想讲两点意见:
一  关于农村饮水工作的进展情况。
总体评价可以用八个字:“健康有序,进展很快”。为什么讲健康有序呢?因为与这个事情同时并行的有好几项工作,像农村沼气工程、乡村公路工程、农村学校建设工程、农村通电工程、农村广播电视工程,这些都是为农民服务的。那么我们饮水呢,跟其它的这几项工程相比有它自己的特点。没有路你可以走山路,没有广播电视网,可以看报纸,但是没有水喝就没法活下去。所以,我们解决饮水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涉及到民生的工程。总体来看,在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在各级水利部门以及发改委、卫生部门、环保部门、建设部门,还有广大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使得这项工作健康有序,进展很快。具体来说呈现以下五个特点:
其一,认识进一步深化。
过去我们总是讲农村饮水这项工程是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现在进一步的深化,认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涉及民生的工程,只许做好,不能做坏,丝毫不得马虎。这是因为饮水是人的基本需求,饮用安全的、干净的水,是人生存的基本权利,要从这么一个的高度来认识。要让3亿2千万农民喝上清洁、干净的饮用水这是总理提出的要求,是我们每一个在座的政府部门、事业部门、企业、各行各业神圣的职责。
其二,规划得到了批复。
做任何一项工作,规划是很重要的,它是指导工作正常开展的依据。饮水安全“十一五”规划在去年8月份经国务院原则通过以后,我们又根据国务院常务会的要求,进行了修改:一是目标任务从解决1亿人的饮水安全调整到1亿6千万,实际上增加了50%的工作量,要落实到每个省、县、每一个人身上,这项工作是很难的。举例说,一个县有100万人,要解决20万人饮水问题,那这20万人要放在哪里?应该根据我们2004年全国普查的结果,根据标准和轻重缓急来确定解决的人口。二是对规划当中的一些保证措施进行了完善。所以经过半年多努力,今年5月份这项规划得到国务院正式的批准,家宝总理还提出明确的要求:“加强工作、注重落实、做好宣传、接受监督”。这四条就是对我们下一步开展“十一五”饮水安全工作的总体要求。我们要按照这个总体要求来开展工作。
其三,建设资金已经落实。
今年65亿,现在已经下了60亿,还有5亿马上就下来。改变了过去一般都是到当年的下半年才把整个资金落实下来这么一个被动的局面。而且“十一五”总体的安排也有了,国家拿300多亿,地方自筹300多亿,一共是600多亿来解决1亿6千万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十二五”继续解决剩下的1亿6千万人,也就是说我们这项工程在从现在开始到2015年的总体部署和资金的规模已经落实了。随着解决问题的逐步深入,难度越来越大,标准和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资金量还有可能增加,工作量也随之加大。
其四,饮水安全工程的政策进一步完善。
我们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在深入调研、分析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首先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加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意见。这个管理的意见对我们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以及水质等问题做了规定。比如:要求各级政府(包括中央、地方)拿出资金来解决规划前期工作、建设工作和水质监测工作的经费,随着我们“十一五”工程建设模式的调整,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整个建设的整体要求和各地实际发生的情况,我们提倡集中供水、提倡分质供水,规模大的万人千吨以上的集中供水厂,按基建项目的程序报批,做可研,做初步设计;小规模的还是搞实施方案,就是把这些工程混在一起,打捆来做。在建设当中我们要推行在饮水解困实践当中总结出来、而且已经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一些做法,像规划建卡、社会公示、集中采购、资金报账、巡回监理、明确管理责任和建立水价机制等六项措施。其次修改了饮水安全工程的项目管理办法,其中一个重大的修改就是,每一个项目明年的计划都要在今年7月份之前把可研报告和初步设计,经过发改委和水利厅审查以后上报,这个要求难度是很大的。实际上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到明年的7月份,我们不仅要把2008年的项目前期任务完成,还要把2009年的前期工作完成。第三要抓100个示范县建设。全国2600多个县都要搞饮水安全工程,各地的情况不同,有山区、平原、丘陵之别;有的用地表水、有的用地下水水源;有的是物理指标不达标,有的是生化指标不达标,再加上农村技术力量薄弱、信息来源也慢。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全国要抓100个示范县建设来探索怎么在建设当中能够通过推行六制来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怎么通过加强管理、明确水价,使得工程能够良性运行;还有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怎么保护水源不受污染。另外我们还编写了“县级规划指南”,饮水安全工程是以县为单位来实施的,很少有跨县工程。现在有很多地方用一个或者几个集中供水工程解决全县人的吃水问题,也有采用集中供水、分散供水、小型水利工程来解决吃水的模式。所以根据本县的情况,因地制宜的编好规划来指导本县的建设特别重要。各县可以根据指南再复核一下已做的规划,根据实际需要做一些调整,最后要征得上级水利部门审查同意、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为什么要经上级水利部门审查同意?因为饮用水源,有时候涉及到好几个县,如果不经过上级水利部门批准,可能会带来用水的矛盾。为什么要政府批准呢?因为组织实施不光是水利部门的事,是需要发改委、卫生、建设、财政和税收等部门齐心协力支持的,所以要经过县级人民政府批准,一届接着一届干。
其五,各省都积极的行动。
一是重视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很多省委书记、省长,亲自关心、亲自调研,然后作出明确的要求。像湖北省俞正声书记,亲自到现场去调查饮水工程、建设、管理的问题,然后提出了要求,并于上半年发了“加强饮水安全建设管理”的通知,其中对建设、管理、规划前期工作以及水质、税收等做了明确规定,在全国带了好头。黑龙江省的钱运录书记、辽宁省的李克强书记在介绍全省水利工作时都讲:“我省饮水工程在“十一五”期间解决多少人、资金如何使用,管理如何抓好。”北京市的刘琪书记、王岐山市长,在听取水务局汇报的时候专门讲:“建设容易,但是管理是很难的,要研究怎么样建立长效的运行机制来使得这个工程能够真正为饮水不安全的老百姓服好务,让他们喝上干净水。”二是各地都出台一些办法、制度来规范建设管理的行为。三是落实配套资金。从现在调查的情况上看,目前大多数中西部的省份的配套资金已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