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我的位置: 主页 > 党建工作 > 学习园地
时习之 | 把节水这个关键环节放在优先位置
发布时间:2023-09-06 09:23
  |  
阅读量:
  |  
作者:
小编

坚持和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党的十八大提出节约优先,这是按问题导向确定的一条很有针对性的方针。治水包括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等多个环节。治水要良治,良治的内涵之一是要善用系统思维统筹水的全过程治理,分清主次、因果关系,找出症结所在。当前的关键环节是节水,从观念、意识、措施等各方面都要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3月14日)

      节水是治水的关键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节约用水作出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水情,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节 水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指导节水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水资源利用方式发生深层次变革。在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治水重要论述精神,落实全面节约战略,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节水工作对历史对民族功德无量


      节水工作意义重大,对历史、对民族功德无量。党的十八大将“建设节水型社会”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党的二十大强调“实施全面节约战略”。


节水就是开源
      水资源危机是一个全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水已经成为了我国严重短缺的产品,成了制约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成了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重安全问题。”我国是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拥有淡水资源总量虽然居世界第6位,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2/3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又极不均衡,一些区域不同程度存在工程性、资源性、水质性缺水问题。同时更要看到,我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阶段,对水的需求还没达到峰值,水资源供需矛盾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节约用水是在一定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采取法律、行政、技术、经济、工程等综合措施,减少取水和用水过程中的水量消耗和损失,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科学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的行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必须把节水作为根本出路,通过节水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减少水资源消耗,提升用水效率,挖掘节水潜力,以节约用水扩大发展空间,既支撑当代人过上幸福生活,也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发展根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节水就是增效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把节约资源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提高能源、水、粮食、土地、矿产、原材料等资源利用效率,加快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农业、工业、城镇是我国主要的用水领域,但行业用水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2022年,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49.6立方米 (当年价),明显高于世界发达国家平均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25.1立方米。农业方面,2022年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72,与0.7—0.8 的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还不小。工业方面,火电、钢铁、纺织、化工等高耗水行业规模大,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约93%,仅相当于发达国家21世纪初水平。城镇方面,2021年我国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近10%,远高于日本东京的3%和美国洛杉矶、芝加哥、旧金山等城市的5%左右,节水器具普及率还比较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严格用水总量控制,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城镇等领域节水”。农业是用水大户,也是节水最大潜力所在。推进农业节水,要根据水资源条件,推进适水种植、量水生产,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发展节水农业和旱作农业,适度压减高耗水作物,积极发展节水型、高附加值的种养业,促进畜牧渔业节水,把农业用水效率提上去、总量省出来。工业是我国最重要的用水部门之一。推进工业节水,要合理规划工业发展布局和规模,大力推进工业节水改造,推广工业节水工艺和技术,加快工业节水及水循环利用设施建设,推动水资源超载地区加快淘汰高耗水落后产能,推动高耗水行业节水增效。城镇是生活用水集中领域。推进城镇节水,要合理布局城镇空间,优化城市功能结构和产业布局,坚决遏制“造湖大跃进”,实施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改造,深入开展公共领域和高耗水服务业节水,推动城镇居民家庭节水,发挥城市节水综合效益。
节水就是减排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措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成今天水安全严峻形势的因素很多,根子上是长期以来对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认识不够、把握失当。把水当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限供给的资源,把水看作是服从于增长的无价资源,只考虑增长,不考虑水约束,没有认识到水是生态要素,没有看到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是有不可抗拒的物理极限的。”我国水资源环境容量有限、水生态系统脆弱,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我国面临更大的资源要素制约和环境压力,经济发展不能再走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依托低成本要素投入促进快速增长的老路,而是要走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推动重点领域低碳循环发展,加强高能耗行业能耗管理,强化建筑、交通节能,发展节水型产业,推动各种废弃物和垃圾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通过节水,转变用水方式,不仅可以减少废污水排放,减轻对水生态、水环境的损害,增加水环境容量,还可以淘汰高耗水高排放高污染的落后生产方式和产能,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提质增效。
节水就是治污
      我国污水排放量巨大,随着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加、生活用水量的增加,污水排放量近年逐渐增加。2016年全国污水年排放量500多亿立方米,2018年突破600亿立方米,2021年超700亿立方米。近年我国推出多项涉及污水处理的政策,推进污水处理再生利用,提升污水年处理量,但仍然面临污水处理设施不足、污水收集率和污染物削减效能不高等问题。工业污水含有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和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成分复杂,处理成本较高。农牧业生产排出的污水,由于氮、磷、钾等的含量高,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高残留农药也会导致水体污染。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和病原微生物,有机物容易腐化而产生恶臭,细菌和病原体导致传染病蔓延。根据测算,2021年我国再生水利用量只有117.1亿立方米,不足污水排放总量的16%。大部分废污水没有得到再生利用,不仅浪费宝贵的可回收资源,还可能引发水体环境的二次污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目前,我国水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水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相当大,要坚持“节水即治污”理念,在取水、供水、用水、排水、水处理等全过程中强化节水,减少新鲜水取用量和污水产量,同时加大废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
节水就是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随着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不断迈向文明,生产生活方式更加先进,制止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必然趋势。节水是文明社会、文明人的基本行为准则,节水水平、用水效率的高低是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人文明程度的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水安全是生存的基础性问题,要高度重视水安全风险,不能觉得水危机还很遥远。”节水,拧紧水龙头的事,是个等不得、拖不了的当务之急。要大力增强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充分认识节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培育节水文化、节水美德,从根本上调整人的用水行为、纠正人的错误用水行为,推动全社会形成节水型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来源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人民出版社,2023)

编辑 王盛楠

校对 | 闫笑梅

审核 | 车小磊

监制 | 杨勤